【微短剧研讨会】沈杰:微短剧是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

19






【微短剧研讨会】沈杰:微短剧是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
各方关注下,我国第四大5G运营商中国广电的“省网整合”有了最新进展。
日前,中国广电在2025年度工作会议中确认,2025年将完成所有省份“一省一网”整合,加快形成网络联通、业务贯通、运营统一的管理格局。据会议透露,2024年,我国已新增了9个省份完成有线电视网络“一省一网”整合,2025年将完成剩余8个省的“一省一网”整合工作。
公开信息显示,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工作也被称为“一网整合”。此前多年来,由于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基本由各地单独投资兴建,因此股权和运营权也都相对分散。随着我国有线网络产业化进程加速,同时广电融入我国5G商用进程,以省为单位的“全省一网”整合也被提上日程,其后则是更大范围的“全国一网”整合。
2024年11月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曹淑敏曾公开表示,力争2025年年底前实现“一省一网”,于2026年年底实现“全国一网”协同。
具体进展方面,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则从中国广电方面获悉,2024年,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,“全国一网”加快推进,广电5G网络已实现乡镇以上全覆盖、农村热点区域重点覆盖,用户已超过2800万。中国广电采用融合5G to B和to C的全国一朵云架构,推出了大区集中部署的5G核心网部署方式。同时,积极跟进和部署5G-A,已经完成部分网络升级。














HB火博APP官网漫长的“一网整合”


2月25日,在《中国经营报》、中经传媒智库举办的“文化新势力与商业新蓝海——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研讨会”上,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沈杰发言指出,微短剧的井喷式发展不仅是大众文化数字化转型的产物,更是中国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文化新机遇,但其背后也暗含价值观引导的深层挑战。
沈杰指出,微短剧的爆发源于两大时代机缘的巧合:大众文化的数字化形式与数字化的大众文化形态的深度融合。
其中,微短剧的“微”其实蕴含着三重内涵:首先是内容层面的“微”,指微短剧适应现代人关注自我、当下与碎片化阅读的习惯,与宏大叙事形成鲜明对比;其次是时代特征的“微”,呼应现在快速、高效化的社会节奏,微短剧的形式能够满足用户快速消费与分享的文化需求;最后则是继承了中国文化基因“微”的特点,如《论语》的简洁智慧、微言大义,对比西方柏拉图的鸿篇巨制,体现中西文化表达的差异。
沈杰强调:“微短剧的井喷本质是社会需求的映射。”一方面,随着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,人们的社会需求层次变得更多、类型变得更丰富;另一方面,随着社会分层与个体意识觉醒,人们亟须通过创作与消费实现自我表达。
需要看到的是,微短剧是一种“自下而上”的文化现象,它打破了传统文艺创作的精英主导模式,成为连接大众与主流文化的重要桥梁。
“自下而上的力量非常可贵,它保证了微短剧从开始就能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,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保持它的源头活水。另外,只有符合受众喜欢的作品才有市场,这是当今时代不能忽视的一点。”沈杰说道。
从主流社会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治理上来说,沈杰认为,可以对微短剧采取如政策创新的方式来予以文化上的引导。他同时指出,微短剧可能是中国从“文化振兴”到“文化复兴”的一个重要契机。
“有大众的参与才有无限的生命力、创造性。但又需要合理的支持,才能从草根文化发展为殿堂文化,或者文化新势力。”沈杰说道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我国的文化世俗化呈现出过快、过度的特征。这意味着微短剧除了迎合大众的需求之外,更重要的是微短剧需要重建其中的价值观引领,以促进文化复兴,在其文化底蕴中加持中国现代化的民族文化、精神价值。


来源:《中国经营报》
记者:李静编辑:张靖超审核:李正豪



粤黔携手,山海同心,健康同行。2月5日,蛇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门诊楼内人头攒动,当天是该院的首个“周三门诊开放日”,患者可享多项免费服务。而在两年前的同一天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批派驻专家抵达贵州,标志着正式开启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大幕。“医病医身医心、救人救国救世。”这是中山一院医训的传承与发扬,更是“天下为公”精神的赓续不绝,从珠江之畔到云贵高原落地生...

初涉婚姻,梦想与现实的碰撞唐鉴军的演艺生涯始于二人转舞台,那时的他,虽未大红大紫,但在当地的二人转小圈子里,凭借着出色的表演才华,已小有名气。他与第一任妻子孙小雨,便是在这一方小小的舞台上相识相知。孙小雨年轻貌美,对唐鉴军的才华倾慕不已,两人因戏结缘,很快便坠入爱河。当时的二人转演员,收入微薄,生活条件艰苦。但爱情的力量让他们无惧这些困难,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。在众人的祝福声中,他们步入了婚姻的...